日前,贵州省福泉市检察院检察官对一起涉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公益诉讼案开展“回头看”时,确认相关问题已整改到位:5处红色文化遗址周围的杂草已经清理完毕,并划定了临时保护区域,竖立起安全责任和标识牌。同行的福泉市档案馆党史研究专家贺建飞感叹道:“红军战斗记忆被找回来了。”
1935年4月,红一军团2师6团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奉令东进贵州开阳、平越(今福泉市),成功掩护中央红军实现西进目标。次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平越,并攻克平越县城,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为转战黔西北创造了物质条件。红军战斗留下了清水江河湾红军渡口和吴家桥阻击战、滴水岩游击战、大西门攻城战、瓦罐窑遭遇战5处红色文化遗址。
今年4月,福泉市检察院收到线索反映称,上述红色文化遗址可能存在保护不到位的情况。检察官随即通过走访、运用遥感卫星、3D建模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发现清水江河湾红军渡口遗址附近存在违规网笼作业情况;在吴家桥阻击战遗址,桥体杂草丛生可能影响桥体安全,周边环境情况差,且存在建筑垃圾;滴水岩游击战、瓦罐窑遭遇战、大西门攻城战3处遗址未划分临时保护区域。此外,该院查明5处红色文化遗址不同程度存在未竖立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缺失文物保护标识等情况。
“吴家桥阻击战遗址除了周围杂草丛生外,有部分粗壮的树木已经长在桥体里面,如果只是直接清除,势必会影响桥体安全。”“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定并公布建设控制地带。5处红色文化遗址中,清水江河湾红军渡口和吴家桥阻击战遗址是文物保护单位,另外3处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是否需要划定保护范围?”4月21日,福泉市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机关沟通,与会人员纷纷发声。
就此,该院主动咨询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专家意见,同时召开圆桌会议,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史部门研究人员广泛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文物修缮保护不能对文物造成更大破坏,针对吴家桥阻击战遗址存在的问题,可对大型杂木进行修剪,防止继续生长。滴水岩游击战等3处红色文化遗址虽然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但也可以划定临时保护范围进行有效保护。
5月12日,福泉市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对上述5处红色文化遗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落实红军战斗遗址的保护措施。此外,检察机关建议相关行政机关加强与宣传、党史部门等的沟通协作,推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同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相关行政机关立即对5处红色文化遗址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治理,并按照保护要求划定了保护范围、竖立安全责任和标识牌;对吴家桥阻击战遗址周边小型杂草进行了清理;对大型杂木进行修剪并涂抹抑制剂,遏制其生长。